当前位置:智谱咖>IT科技>

赏鉴:陌上桑

智谱咖 人气:1.4W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这首诗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这首诗以幽默诙

赏鉴: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这首诗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这首诗以幽默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他们把爱全都注在了我们身上,我们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 父母每天早起晚归,辛苦劳累,就是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当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但这一结论难以从《陌上桑》作品本身得到验证。理解《陌上桑》应该从作品的实际 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这话也可以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全诗共分三段。首四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是以说书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日出东南隅”,就是“日出东南方 ”。也有人说“东南”是偏义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美了女主人公的坚贞、勇敢和机智。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现实主义和浪漫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陌上桑》(写秦罗敷的那个) 鉴赏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这首诗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全诗情节*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虽*人修饰加工,仍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风味。

扩展资料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

对于此篇的作意,《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说:“《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而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以为:“案其歌辞,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这首乐府诗,从所使用的词语看,应该是在民歌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

《陌上桑》(写秦罗敷的那个) 鉴赏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这首诗第一段,写秦罗敷的美貌;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喜剧性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明的采桑女子形象,洋溢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民间风情,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全诗情节*真、语言华丽、形象生动,虽*人修饰加工,仍体现出浓烈的民间歌谣风味。

扩展资料

这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最早著录于《宋书·乐志》,题名《艳歌罗敷行》,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沿用了《古今注》的题名,以后便成为习惯。

对于此篇的作意,《乐府诗集》引崔豹《古今注》说:“《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而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以为:“案其歌辞,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这首乐府诗,从所使用的词语看,应该是在民歌基础上,由文人加工而成。

赏析《陌上桑》,800字以上

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把我们抚养长大。他们把爱全都注在了我们身上,我们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

  父母每天早起晚归,辛苦劳累,就是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当你未完成作业,却在电视机前看着那些毫无意义的电视时,当你上课偷偷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课时,你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刚才的时间都去哪了?你利用了它还是浪费了它?做这些有用吗?怎么对得起为你辛苦劳累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得起辛苦为你批改作业的老师,又怎么对得起给大家带来便利的社会呢?

  时光的轮子一圈一圈的转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让它停止。光阴悄无声息的从我们手中溜去,转眼间,一天过去了,一年过去了,岁月竟似乎是这么地无情,不多给一秒,也不少给一秒。它使父母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却使我们越来越成熟了。

  人生其实很短暂的,从呱呱落地,哇哇大哭的的婴儿成长到满头白发,弯腰驼背的老人,只是一眨眼的时光啊!那我们就更要去珍惜它。每一天晚上入睡的时候,想一想,今天的我们和昨天有什么改变?今天我们都干了什么?做这些有意义吗?每一天都要学习,都要进步,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把握时间。好好学习,其实,这就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

  人生的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即使还有下一秒,但也代替不了现在的这一秒。一天过去了,今天应该完成的事,你却想着,明天做也不迟,到了明天,却又想着后天做也不迟。就这样拖拖拉拉的一天又一天过去了,到了最后,你还是什么也没有干。怎么不想着今天不玩耍,今天先学习,明天再玩耍。到了明天也想着,明天先不玩,后天再玩耍,要是人人都这样想,那这个世界岂不是比现在还要完美?做事不能拖拖拉拉,今天的事今天完成,明天的事明天完成,不要想着时间还早着呢,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分钟!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一个人不珍惜时间,只知道玩耍,到了老年,才后悔起来,于是时光老人又给了他一个机会,但他却又不好好学习,还是整天只知道玩耍,又到了老年,又后悔起来,但时光老人已不再给他任何机会了。这个故事正是应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为什么人到了老年才后悔起来,当初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所以,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上天给我们的任何一个机会,好好把握,不能虚度此生。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岁月的马车就是这样,不紧不慢的转动着轮子,谁能珍惜时间,谁就是时间的主人。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不应该用抱怨或残缺的心对待命运,那样只会一事不成!

  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听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歌声,是啊,珍惜时间吧!把握时间吧!好好学习,趁现在孝敬父母,不要给今生留下遗憾!不要等失去时,才懂得珍惜!

陌上桑的赏析

《陌上桑》是一篇立意严肃、笔调诙谐的著名乐府叙事诗。它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这一内容与秋胡戏妻的记载有某种相似,或者可以认为《陌上桑》的创作曾经受到了秋胡故事的某些启发。据《列女传》和《西京杂记》所说:秋胡新婚方三月,即辞家游宦。三年后锦衣还乡,路上遇一采桑女,见而悦之,进行调戏,遭拒绝。回到家里,方知刚才那位女子原来是自己妻子。其妻也明白了*,对丈夫的不良品性十分怨恨,于是赴沂水而死。与秋胡故事相比,《陌上桑》内容有两处显著不同,一是罗敷乐观、机智的性格,二是作品故事喜剧式的结局,因此,尽管它与秋胡戏妻故事有一定联系,但它又完全是一首独创的作品。后来有人把两本牵合在一起,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箱。”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未尝不可。又有人用秋胡故事的模式来解说《陌上桑》,认为“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朱熹)。但这一结论难以从《陌上桑》作品本身得到验证。理解《陌上桑》应该从作品的实际出发。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第二、三解,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的安排。如第一解虽然主要写容貌,“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解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但第二解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不正可以见到罗敷本人的倩影吗?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读完全诗,人们对罗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佩。从这一意义上说,《陌上桑》与《诗经·硕人》在摹绘美人的形象方面,其区别不仅在于具体手法的不同(这一点下面还会谈到),还在于它由比较单纯地刻画人物的容貌之美进而达到表现性情之美,这后面一点显然在文学形象的创造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这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于从侧面表达意图,这主要是指第三解罗敷夸夫的内容。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更有人断定这一段是诗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明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因为调戏她的是一位怀有特殊优越感的太守,罗敷说自己丈夫尊贵,则使其优越感变得可笑;又因为太守看中她的是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美好,实际上是说只有丈夫才可以与自己相配。罗敷这段话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句句奚落太守,这正是全诗侧面写法的又一次运用。诗歌的喜剧效果主要也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第三解在整篇作品中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什么糟粕,而是诗篇的有机构成。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如写旁观者见到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好笑,而又无不是乡民的真趣流露。又如罗敷讲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最后一段罗敷盛夸夫婿,使眼前那位听着的太守感到通身不自在,羞愧难状。这一寓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乐观和智慧,它与《孔雀东南飞》《东门行》等体现的悲慨和亢烈相比,代表着汉乐府又一种重要的艺术精神。《陌上桑》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藻采化倾向,主要是反映在第一和第三解中。这些构成了本篇统一的叙述风格。这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叙述了采桑*严辞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和反抗精神。第一段,写罗敷的美貌。首先写她的住所之美、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像。本段写她的外表美,铺衬下文的心灵美;写劳动人民对罗敷的健康感情,与后文使君的不怀好意形成对照。第二段,写使君觊觎罗敷的美色,向她提出无理要求。先是使君的马徘徊不前,使君对罗敷垂涎三尺,继而上前搭话,询问姓名,打听年龄,最后提出和罗敷“共载”的无耻要求,暴露了使君肮脏的灵魂。写使君的语言行为步步深入。第三段,写罗敷拒绝使君,并盛夸丈夫以压倒对方。本段全部由罗敷的答话构成,回应使君的调戏。斥责、嘲讽使君愚蠢,声明自己已有丈夫,丈夫威仪赫赫、荣华富贵,仕途通达、青云直上,品貌兼优、才华横溢。罗敷的伶牙俐齿使自以为身份显赫的使君只能自惭形秽,罗敷的不畏权势、敢于斗争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来了,表现了她的人格魅力。《陌上桑》采用喜剧手法来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个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是颇为深刻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低下,她们被视为男子的附属品,特别是有姿色的女子,往往成为权势者的猎物、玩物。本篇的主人公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战胜了对方,维护了妇女的尊严。全诗洋溢着乐观气息,结尾带有喜剧色彩。写作上,以叙事为主,融以描写和抒情。描写,又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还运用了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清新活泼,字里行间蕴含着一种乐观、幽默、俏皮的情韵,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陌上桑的赏析

全诗共分三段。首四句“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是以说书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日出东南隅”,就是“日出东南方 ”。也有人说“东南”是偏义复词,那就是“东方”,太阳从东方出来了。“照我秦氏楼”的 “我”字,因为说书人经常在说故事,他这个“我”字就是“我们”。我们是非常喜欢罗敷的,是站在她的一边的,所以她是我们的人,太阳是照在我们的秦氏的楼上。“秦氏有好女”是说秦家有一个美丽的女子,“自名为罗敷”,“自名”有两种解释:一是说本名为罗敷,另一说是指她自称为罗敷。这两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正确呢?在汉代,一些美丽的女子都喜欢用罗敷这个名字。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为什么当时女子爱叫罗敷呢?我国古代在陕西的华州附近有一个驿站,叫做敷水驿。华州位于长安附近,这个敷水驿,就是华水驿。“敷”和“华”在现在是两个音,在古代却是同音的。我国古代语音中有一个喉唇可以对转的特点。“华”这个字声母是h ,属喉音,“敷”的声母是p,属唇音,这两个字可以对转,“华”就是“敷”,“敷”就是“华”。因此罗敷就是罗华,罗华比罗敷要好听一些。“罗”和“丽”,是一声之转,同样属于“l”的声母,因此“罗敷”就是“丽华”。这个名字要比“罗敷”好听多了。正因为她很美丽,所以才自称为丽华。 接下来的八句是正面铺叙的描写,但写的是器物的精致和服饰的华美,而的精致华美,正是为了衬托出使用穿着者的艳丽动人。“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两句介绍的是罗敷的身份和她的活动。罗敷是个贵族妇女,以采桑为消遣。“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是讲罗敷的采桑工具很讲究。她用青丝做成系在桑笼上的绳子,拿桂枝做成桑笼的把子。这桂枝不是现在的桂花树。现在的桂花,古称木犀。古代讲的桂树,根、茎、叶都香。古人以身上佩戴草来表示自己心地的高洁。这里是说罗敷很高雅,因此她用的桑笼都 要用桂枝来做。“桂枝为笼钩”的桂,就是肉桂,是樟科植物的香木,它的叶、枝、根都很香。它的皮还可以作烹调的佐料,称桂皮。罗敷拿的桑笼就是用肉桂做的篮把。这两句从侧面描写了罗敷本身品格的高洁。“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刀拿的东西,用的东西都很高雅,而且是盛妆打扮。头上梳了个“堕马髻”,这是东汉时期女子梳的一种时髦发式。髻是实心的,鬟是空心的;已婚的女子梳成髻,未成年的女子梳成鬟。“耳中明月珠”,是指耳朵上戴的是以明月珠做成的耳环。“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缃”为杏*,杏*的绸缎做下面的裙子;紫颜色的绸缎做上面的短衣。这里是说罗敷的服饰打扮,用鲜艳的对比,衬托出她的美丽。 再下八句,可以说是全诗最精采动人之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通过“行者”假装歇息,放担凝视、叹赏之至,忘情捋须;“少年”脱帽理巾,亟思逗引罗敷,欲赚得螓首蛾眉,流波一转;在桑林旁的“耕”“锄”者乃至忘了劳作;等等诙谐而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这样的侧面描写和,可谓妙笔生花。它一方面使诗歌平添了喜剧色彩、乐观情绪,使叙事的场面、气氛显得无比活跃。更重要的一方面,这样从虚处落笔,烘云托月,借助人类爱美的天性,对美丽异性的本能向往之情的抒,不着罗敷容貌一字,而尽得其“风流”。人们对容貌美的标准,本来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而诗人这样写,就避开了这一“难题”,从虚空处表现了那种不可描摹的绝对理想化的完美。< /font> 下面第二段的特点是对话。以对话的形式,进一步描写罗敷高洁的心灵。“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这个使君指的是太守。这两句是说,太守经过陌上,看到罗敷以后,感到她很美丽,和行者、少年一样,也停下来看她。“五马立踟蹰”,描写得非常生动。既可以理解为是太守把五马拉的车车子停下来了,也可以理解为五马本身有灵性,它在那里犹豫不行,连马都被罗敷的美丽吸引住了。“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使君看到罗敷很美丽,就派遣他的下属去问:“这是哪家的*?”下面两句是问完后回报的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再下面,“罗敷年几何?”又是太守派吏去问。“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这又是回话。罗敷年纪很轻,二十岁不到,十五岁多一点。约十六、七岁的样子。“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这是太守问罗敷能不能跟他一起走。“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罗敷上前说道,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愚蠢啊!“‘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你已经有了妻子,我已经有了丈夫。你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呢?这些对话反映了罗敷不但外表漂亮,而且内心也美,同时也敢于当面斥责有权有执的人。